安庆振风塔
地理位置
振风塔位于安庆市城东,长江北岸的迎江寺内,是长江沿岸的著名古塔之一。建于明隆庆四年(1570年),由当时的安庆知府王宗徐主持修建。该塔为楼阁式砖石结构,八角七层,高60.86米,各层面阔与层高按比例自下而上逐层收分,整体轮廓呈圆锥体形。2006年05月25日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。
结构特色
振风塔系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塔,塔平面呈八角形,通高72米,低层周长40米,四周有碑石记载建塔史志。塔基座用一米高的青石筑成,基座四周为白石栏杆,并有26根圆柱支撑附阶,顶部覆以八角形屋面,回廊宽大舒展,亭亭如盖。附阶顶上收作八角形平台,形成低矮的须弥座,外绕以白石栏杆,可供游人四周观光。每层的厅室楼门结构多变,雕刻细致,图案不一。塔中心为八角瓜皮顶空厅,各层壁龛,两侧对称,设一至五个小壁龛,龛后有缝,直通塔内夹道和空厅顶部,以使佛灯不致熄灭。塔南辟有拱门,游人可登上168级台阶到塔顶,塔顶的塔刹用硕大的宝葫芦组成。
结构特色
振风塔下,一面墙上描述着它的模样:一大、二高、三妙。
一大:抗战初期,日寇侵犯安庆时,安徽省图书馆文员潘石尚等在安庆沦陷前将省志及文史馆资料、书籍尽藏于振风塔第三层封闭。游客照样上塔参观游览,日寇也未发觉。至抗战胜利而完整无缺。由此可见,振风塔之大。
二高:振风塔高60.86米,居高远眺,方圆十里之美景尽收眼底。面江而立,享有“万里长江第一塔“美誉。振风塔不但高在艺术结构上,层与层之间比例相差有甚强的艺术风格,自底层向顶呈圆锥形,每层按比例逐渐缩小,改变了以往佛塔建筑的方正直硬规律。仰望曲线柔美,嵌空玲珑,如金锏剌空,直冲霄汉。
三妙:振风塔设计突出表现在塔门的安排上,振风塔从第三层开始层层有门,168级台阶盘旋而上,石阶也盘旋相通,且变化多端,位置各异,时而由东而入内,时而由西而登临。曲折迥环,给人以“山重水尽疑无路”,找到上下门的石阶,又感到“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。真是妙趣横生,其乐无穷。
夜色下的古塔
故事传说
安庆振风塔是为振兴安庆文风而建。在明代以前,安庆没有出过状元,文风凋敝。一些星相家端详安庆地形后,煞有其事地认为,安庆一带江水滔滔,文采难以在次扎根,须建塔镇之,才不能让文采东流。次说虽然荒诞,但有趣的是,安庆自建成振风塔之后,境内文风果然昌盛,才人辈出,明清两代,不仅出了大思想家方以智,父子宰相张英,张廷玉,状元赵文楷,书法大家邓石如等。文人作家更是数不胜数,以桐城籍文人为开创者和主要作家的散文流派——桐城派,雄踞清代文坛200余年。
每年八月十五中秋之时,冰轮高挂苍穹,江中塔影之旁突然幻出无数塔影,五彩纷呈,煞是神妙奇绝。传说此为万里长江两岸群塔集会安庆,向振风塔作一年一度的“朝觐”盛况,为此,振风塔又有“长江塔王”之说。数百年来,风雨苍桑,“长江日浩荡,塔影流不去”。闲来游塔,如登云梯,如入瑶台仙阙。
结语
振风塔的造型和结构基本上是集我国历代佛塔建筑艺术之大成,融合了我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色,并加以发展和提高。此塔设计精巧,结构新颖,在我国佛塔中独树一帜,具有很高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。有一幅著名对联不得不说:
望江楼,望江流,望江楼上望江流,江楼千古,江流千古。
振风塔,振风华,振风塔内振风华,风塔万年,风华万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