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和塔
六和塔位于西湖之南,钱塘江畔月轮山上。北宋开宝三年(公元970年),僧人智元禅师为镇江潮而创建,取佛教“六和敬”之义,命名为六和塔。六和塔又名六合塔,取“天地四方”之意。现在的六和塔塔身重建于南宋。90年代在六和塔近旁新建“中华古塔博览苑”,将中国各地著名的塔缩微雕刻而成,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成就。
关于六和塔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。相传梁山伯英雄南征方腊、宋江将兵马驻扎在六和塔外的寺庙里。鲁智深有一天突然听到怦怦的声音。他以为是参战的鼓声,边急忙起身迎战,因鲁智深是北方人没听过钱塘江的潮声,误认是战鼓,后来僧人告诉了他方知是潮信的声音。于是他想起以前出家时师傅和他说过,“听潮而圆,见信而寂”的 言,觉得是宿命便在六和塔边圆寂坐化了。
六和塔
原建塔身九级,顶上装灯,为江船导航。宣和五年,塔被烧毁。南宋 绍兴年间重建。明正统二年,修顶层和塔刹,清光绪二十五年(1899年),重建塔外木结构。乾隆皇帝游此,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,名曰:初地坚固,二谛俱融、三明净域、四天宝纲、五云复盖、六鳖负载、七宝庄严。此况实属罕见。从塔内拾级而上,面面壶门通外廊,各层均可依栏远眺,那壮观的大桥,飞驶的风帆,苍郁的群山,赏心悦目。宋郑清之有诗句云:“径行塔下几春秋,每恨无因到上头”。现存六和塔,平面八角形,外观八面十三层,内分七级。高五十九点八九米,占地八百八十八平方米。
六和塔水墨画 别有意境
六和塔是著名的观潮胜地。钱塘江潮汐,是自然造化的杰作,素有世界奇观之誉,一年四季天天都能领略,尤以中秋前后最为壮观。早在南宋时,六和塔就是观赏钱江秋潮的最佳地点之一,近年来,这一带的潮势明显又趋壮阔。登古塔,观大潮,成了月轮山的新游赏内容。宋、元、明三代,以六和塔为中心的杭州江干一带不独观潮之人众多,甚至还形成了许多传统人文活动景观。明以后,由于江道弯曲,潮势逐渐东移,海宁盐官镇遂成为新的观潮中心,但六和塔仍一直是秋观江潮的重要地点。
六和塔建成后,到了北宋宣和三年(公元1121年)就完全毁于兵火。现存的塔身是南宋绍兴二十三年(公元1153年)开工重建的,历时11年,到南宋隆兴元年(公元1163年)才全部竣工,但高度远不如前,只有七级了。清代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修建外部木檐时,光搭一个施工用的脚手架就花了三年时间。可见在当时技术十分困难的条件下,建造这样浩大工程是相当艰巨的。解放后,国空于1953年、1971年和1990年分别进行了三次大修,并在塔内装上扶手栏杆和电灯。六和塔自南宋重建迄今,虽经多次修缮,但整座塔身还基本上保持着南宋时期的风貌。
六和钟殿
六和塔中的须弥座上有二百多处砖雕,砖雕的题材丰富,造型生动,有斗奇争妍的石榴、荷花、宝相,展翅飞翔的凤凰、孔雀、鹦鹉,奔腾跳跃的狮子、麒麟,还有昂首起舞的飞仙等等。这些砖雕,与宋代成书的《营造法式》所载十分吻合,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。
六和塔在中国塔建筑历史上是一个奇迹,伴随他的故事就像钱塘江水绵绵不绝,我们只能细细去品味六和塔的美,才能懂得它给世人留下的那份精彩。